薯包从土里到嘴里,完美的一个过程
赣南农村特产有一种叫薯包,一般逢年过节,客家人都会用脚板薯擂成泥浆状,加上面粉或米粉,油炸而成香薯包。与北京民俗“贴秋膘”有异曲同工之妙,都是进补油脂,以利备战漫漫严冬。
薯包的主要原料是脚板薯(白薯或紫薯)和面粉或者粘米粉。先把脚板薯的皮刮净,再用薯刷子或陶器刷成浆糊状,然后加上适量的面粉,如果过于粘稠,还可以加点干净的水。稍停片刻,再将盐、辣椒、葱花等调料加进去,反复拌匀。
我们先去菜园里挖几只脚板薯回来
回家后,将脚板薯清洗干净
再用勺子把皮刮干净
接着把刮干净的脚板薯刷成浆糊状
然后加入米粉,辣椒,葱花,盐等调料反复搅匀
米粉不要一下加太多,以免影响口感
下锅时,左手握拳状,让薯羹从拇指与食指间留有的孔隙中溢出,形成圆形。右手再用调羹接上,放入滚烫的油锅中,再用铁笊篱上下翻动,炸成金黄色捞出。
薯包又叫薯包米粿,是赣县等地方的一种特色风味小吃,是以大薯为主料做成的。油煎薯包米果,吃起来口感特好,外酥内软,既香又甜,甜中夹咸,非常爽口。若趁热泡入加糖的热米酒中,食之又是别有一番风味。更具活血祛风、暖胃补肾等养生之功效。
小伙伴们,
你多久没吃薯包了?
有没有口水哆哆跌?!
「 欢迎使用微信小程序访问该文章 」